白芍甘草汤治腿抽筋用量 缓急止痛小经方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白芍甘草汤治腿抽筋用量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缓急止痛小经方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缓急止痛小经方******芍药甘草汤
  2. 芍药甘草汤: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3.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一、缓急止痛小经方******芍药甘草汤

1、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武喜营

2、很多人都有小腿抽筋的经历,一旦发生那个“酸痛”的感觉真的是记忆忧新。小腿抽筋的原因很多,运动后,比如游泳、爬山;受寒;下肢动脉硬化;……。于是乎“腰酸背痛腿抽筋--得补钙”应运而生。殊不知,早在汉代医圣张仲景就发明了芍药甘草汤,治疗这种小腿抽筋的毛病,且疗效神奇。

3、懂点中医的人都知道,张仲景发明的方子,又叫经方,被奉为经典,芍药甘草汤记载于《伤寒杂病论》,现在看看原文怎么说:

4、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5、不是学中医的人估计也看不太懂,实际上是说:太阳病患者汗多,小便多,脚痉挛;小便多说明患者正在“失津液”,这种情况就不能再发汗了;但误用发汗中药桂枝,患者失津液的症状会更重,津液就不能到达四肢,手足就会冰冷;此时,患者如果出现口干舌燥,烦躁,呕吐,可以用甘草干姜汤;患者喝了甘草干姜汤,手足暖了,也不呕吐了,可脚还在抽筋怎么办呢?可以用芍药甘草汤,用后脚就能舒缓了。

6、《建殊录》记载:“云州医生祝求马,年可二十,一日,忽苦跟痛如锥刺,如刀刮,不可触近,众医莫能处方者。有一疡医,以为当有脓,刀辟之,亦无效矣。于是迎先生,诊之,腹皮挛急,按之不弛,为芍药甘草汤饮之,一服,痛即已”。可见,芍药甘草汤真是效如桴鼓。

7、有如此神奇疗效的芍药甘草汤到底是什么组成呢?说来话短,就只有芍药、甘草两位中药,其中芍药多用白芍,甘草多用炙甘草。

8、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白芍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平,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者伍用,有酸甘化阴、柔肝止痛的功效,故能解痉止痛。

9、芍药甘草汤最初是治疗小腿抽筋的方子,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芍药甘草汤已经广泛用于各种疼痛、肌肉痉挛等疾病,如肌肉跳动(包括眼皮跳动),睡眠中咬牙磨牙,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腿抽筋)、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等。临床上通过随证加减运用,芍药甘草汤已经不囿于治疗各种疼痛、肌肉痉挛等疾病。

10、单次芍药用量范围为12~60g,最常用量为30g,其次为15g、20g、12g、25g、60g。单次甘草用量范围为3~30g,常用量为6g、10g、15g。芍药甘草汤中芍药与甘草的常用配比为2:1和1:1。

11、有少部分人使用芍药甘草汤后会出现头痛,肌肉无力及软瘫多尿、下肢水肿,全身疲惫,腹泻等症状,可停药或到医院就诊。

12、审稿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潘会君、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药师邓志军

13、【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 *** 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公众号:P *** 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二、芍药甘草汤: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1、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主治胃虚寒之症,肝脾不和。夜间脚抽筋。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脘腹疼痛。

2、浑身发冷,胃痛,但是却喜温喜按。(只有胃部虚寒引起的疼痛,才会喜温喜按。如果是热证,则会腹痛拒按。),左肋下痛,腹泻,呕而不吐,冒冷汗,比平时更畏寒。

3、芍药甘草汤出自于《伤寒论》29条之下,原文谓:“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体现了本方酸甘复阴、缓急止痛之功。脚抽筋,多发于夜间,夜为阴,夜间发病,多阴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故脚挛急,此芍药,酸苦微寒,养营和血,而擅缓解拘急之功,炙甘草甘温,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阴复而筋得所养,则脚挛急自伸。

4、止痛妙方——芍药甘草汤。腰酸背痛其实是肌肉酸痛,腿抽筋自然是筋脉痉挛,脾主人一身肌肉,肝主筋脉,肌肉和筋脉有了问题,就要找准主因,调和肝脾。芍药性酸,酸味入肝,甘草性甘,甘味入脾,因而这味芍药甘草汤被誉为止痛的良药,并且一点都不苦口。

5、取白芍20克,甘草10克,或用开水冲泡,或用温火煮,可当茶水饮用。注意,如果主治的是脚抽筋的话,这里说的芍药、甘草一定要是生白芍、甘草,不要炙过的,炙过的药性就变了。

6、如果是偏重治胃痛腹泻,肝脾失和的话,可以采用炙甘草,这里解释一下:

7、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炙甘草是甘草的加工品,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8、生白芍平肝敛阴,炒白芍养血调经。

9、虚寒之症在白芍甘草汤之后再配合使用香砂养胃丸使用更好。

10、香砂养胃丸为温里剂,具有温中和胃之功效。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三、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芍药。白芍是一种药物,样子看上去很像圆柱形的干燥根,那么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芍药、杭芍、毫芍、川芍。

白芍甘草汤治腿抽筋用量 缓急止痛小经方-第1张图片-

杭白芍,主产于浙江省东阳、临安、余姚等地。

毫白芍,主产于安徽省毫县、涡阳等地。

川白芍,主产于四川省中江、渠县、垫江等地。

此外湖南、山东、河南、河北、湖北、陕西、贵州、云南、甘肃等地均有生产。

主要成分:含白芍素,即芍药甙,又含兴奋子宫的成分,此外尚含苯甲酸、β-固甾醇、鞣质、挥发油、脂肪油。

功效与作用:养血、缓急止痛,其作用为:

1、解痉镇痛。对实验家兔的离体肠管和大鼠在体胃子宫的平滑肌,有降低肌张力和抑制运动的作用。

2、镇静。芍药甙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 *** 用。

3、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

4、抗真菌。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 *** 用。

此外,实验还初步证明,白芍能抑制胃液分泌,预防大鼠应激性溃疡病的发生;临床观察白芍还有止汗、利尿等作用。

炮制:横切三毫米片。分清炒、土炒、炒焦、醋炙、酒炙。

主治:头晕目眩,胸腹胁肋疼痛、四肢孪急、泻痢腹痛,虚汗不止,月经不调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柔肝止痛,养血补阴。

1、用于治疗腹痛,主要是肝旺脾弱、肝胃不和,肝气郁滞引起的腹痛(如溃疡病、肠胃炎时的肠胃痉孪痛,以及肝炎时的肝区疼痛等),白芍能解痉而缓和肝气之“刚悍,使之“柔和”而不引起疼痛,前人称这一作用为“柔肝”,有热者配柴胡清肝解郁,镇痛效果更好,方如四逆散。

对痢疾引起的腹痛和里急后重,用生白芍配木香、槟榔等以理气解痉,再加黄芩、川连等药加强抑菌作用以清热燥湿,方如芍药汤。

2、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崩漏而有小腹不适或疼痛,取其有养血和镇痛作用,配当归、熟地等,对治疗经痛效果更好。临床上在治疗经痛的'方剂中,白芍常不可少。

3、用于治疗由血虚引起的四肢肌肉痉孪抽搐,尤其小腿腓肌痉孪,能缓急解痉而镇痛,常配甘草同用,方如芍药甘草汤(实验证明,白芍和甘草的有效成分配合后,有相互增强的协同作用。)

4、用于治疗肝阴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等。前人称白芍为“养肝阴之主药”,广泛用于由肝阴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眼花、肢体麻木、肌肉蠕动、舌质淡、脉弦细或弦劲(多见于慢性肝炎、贫血、高血压、动脉硬化),常配其他养阴补血药如麦冬、当归、熟地等,方如补肝汤。

5、用于热病后,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白芍有利尿作用,故常用。又阴虚汗多者也可用白芍。

1、前人有谓产后忌用白芍(因产后宜温,而白芍味苦酸而微寒),但实际上,只要对证,白芍仍可用。例如产后积热,用张完素之芍药汤(白芍、茯苓、黄芩),产后肝火热盛用加味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加当归、白芍、栀子、龙胆草);

2、当归、白芍配伍后,能加强补血养阴,在补气方剂中,如欲兼顾补血养阴,常加配当归、白芍,方如归芍六君汤、归芍异功散等。

用量:9~12g,利尿需重用。大剂可用至30~45g,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处方举例:1、四逆散《伤寒论》:柴胡4.5g、白芍9g、枳实4.5g、炙甘草3g,水煎服。

3、芍药汤《伤寒论》:白芍18g、黄芩9g、川连4.5g、大黄6g(后下)、木香6g(后下)、槟榔6g、当归9g、肉桂1.5g(焗)、甘草3g,水煎服。

4、芍药甘草汤(张洁古):白芍、甘草各12g,水煎服。

注:除上述三种白芍外,陕西省宝鸡地区在人工栽培白芍供应紧缺时,曾发展过野生白芍的生产,缓和了市场的情况。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大量引种白芍,现野生白芍商品少见。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缓急 白芍 甘草 止痛 抽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