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怎样包粽子,端午节教你如何包粽子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4

大家好,关于端午节怎样包粽子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教你如何包粽子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端午节教你如何包粽子
  2. 端午节一般什么时候包粽子
  3. 端午节怎样包粽子的 *** 与步骤,一分钟搞定

一、端午节教你如何包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2010年12月,江西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棕”,直到现在的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1、5斤香糯米,用(不能过凉或过热,水温以手感有些热但可以接受)温水浸泡糯米2、3个小时(期间挠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个小簸箕或过滤篮滤干水分。

2、2斤去皮绿豆,以同样的温水同样的时间浸泡,滤干水分。

3、2斤半肥瘦猪肉(单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够香),把肉切成宽2cm、厚1cm、长10-15cm条状,接下来放入少许精盐、味精(鸡精)、料酒、姜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调料并用筷拌匀待用。

1、把粽子叶放水里煮,水开10分钟后即可取出冷水洗净剪两端多余后滤干。

2、把棉线剪若干条,每条长约20cm。腿上(膝盖处)放一条毛巾以备弄湿衣物。

端午节怎样包粽子,端午节教你如何包粽子-第1张图片-

3、左手将粽叶绕成三角形,右手抓入糯米。

4、插入新粽叶包扎直至看不见糯米露出。

香菇,虾米,红葱头.肉丝放入内锅炒香在和糯米一起拌炒一下,在加入少许酱油,麻油及胡椒粉,糖,蚝油调味,直到米半熟。

粽叶洗净,将2中的料包入,可依个人喜好在包入炒香五花肉,及蛋黄,莲子。

电饭锅外锅水约放3杯,内锅水淹过粽子放入蒸熟即可。

糯米、绿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鸭蛋黄5个。

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即成馅。

取泡过的粽壳叶折成斗状,填入适量馅料,包好后入锅加冷水浸没粽子,煮沸1小时后,改文火煮1小时即可。

糯米600克、鸡肉800克、薯仔400克、虾米80克、蒜蓉1汤匙、生抽半汤匙、葱、盐、鸡精、生粉若干、粽叶适量、粽绳适量。

将鸡肉、薯仔和大葱头剁碎,加入盐、蒜、鸡精、生粉等调料拌匀。

洗净糯米,浸水半小时。烧热锅,用葱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生抽,炒均。

用粽叶2张,折叠成漏状,放入炒香的糯米1汤匙,加入做法1中扮匀的馅料,再加入1汤匙的糯米在上面。

将粽绳把粽子扎好,放入高压煲中煮30分钟,即可趁热食。如果是普通煲须煮2小时左右。

注重高纤: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主料能以部分的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少油低热量:肉粽早已成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饱和脂肪含量高。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

详读营养标示:现在许多包装粽已经开始标示营养成分了。营养成分的标示包括每份重量或每100克所含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钠含量,但消费者常误以为营养标示上的数据就是一个粽子提供的热量与营养素,正确的 *** 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与一个粽子的实际重量去换算。因此,养成阅读营养标示的习惯,购买符合个人需求的粽子,才能让这个端午节既美味又健康。

食物搭配:端午节前后可别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因为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与油脂。建议搭配时令蔬菜,餐后来一份水果。

结语:以上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包粽子的 ***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这些 *** 也是有一些了解了,看完之后大家是不是现在就想包起来了呢,大家可以回家买一些食材按照我说的 *** 自己在家就可以 *** 了。

二、端午节一般什么时候包粽子

1、端午节一般什么时候包粽子端午节的前一天包粽子吗

2、一般在端午节前一天包粽子,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

3、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

4、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用茭白叶把黍米包成牛角状,叫“角黍”,用竹筒装上米密封烤熟,叫“筒粽”。

5、到了晋代时期,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那时候,包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还有中药益智仁,叫做“益智粽”。以后,逐渐加入红枣,赤豆,板栗,肉类等,种类开始丰富起来。

6、南北朝时期,粽子成为人们交往走亲戚的礼品。唐朝时期,粽子传入日本。以后逐渐传入朝鲜,东南亚地区,现在这些地区也有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7、每年的端午节这天,我国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农村还是城市,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糯米、粽叶、彩绳等包粽子,满怀期待的浸泡糯米,清新粽叶,准备馅料。从各地粽子的馅料来看,北方多数是包枣粽子。南方则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8、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历史典故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9、端午这天,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如山东莱芜、安丘及河南南阳等地,还有一项独特的习俗,就是带着粽子去看已出嫁的闺女,被称“送端午儿”、“瞧端午儿”。

10、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是夏粮收成的时节,此时看闺女主要是看闺女家的夏粮收成如何,就如同在中秋期间去看闺女家的秋粮收成一样。因为娘家人担心闺女在夫家受苦,所以看闺女也就是看他们的生活情况怎样。另一种说法,是说这时麦子开始成熟,看闺女是让女婿来帮忙收麦子。在莱芜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早年间女儿出嫁后不能随便回娘家,父母很少了解女儿的情况,所以除了年后走亲戚外,只能等到端午节去看看闺女了。因为过去在农村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已出嫁的女儿,除在年节和遇到某些特殊情况外,一年之中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这样闺女想娘,娘也想闺女,很是痛苦。而另条规定是,端午节前是看闺女的日子,如果娘家不去看闺女,说明家底贫穷,会被人看不起,让人笑话。因此,娘和闺女早就盼望这一天了。每到这时,娘家就包好粽子、蒸好馍并买上时令瓜果,去看闺女,一则为闺女长脸,二来也可解双方的想念之苦。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娘家人再也不用担心嫁出去的闺女吃不好饭了。但由于走亲访友既能联络亲情,又能互相交流各家的情况,因此端午看闺女还是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延续了下来。

11、而看闺女的日子,则不一定局限在端午这一天。在山东安丘,人们是在五月初二、三的时候去看闺女,而新出嫁的女儿,娘家人之一次去看则往往在节前十多天。

三、端午节怎样包粽子的 *** 与步骤,一分钟搞定

原料:圆粒糯米、牛腿肉、黑胡椒粉、生抽、盐、糖、油、橙皮、箬叶、棉绳

1.糯米提前一夜浸泡;橙皮去白色部分,切细丝;牛肉切大块,加黑胡椒粉,生抽,盐,糖少许,油,橙皮适量拌匀,腌制一夜。

2.泡好的米和腌好的肉拌匀,可以根据口味再加适量盐或酱油。

4.锅里烧足量水,水开后下粽子,大火半小时,转中火至少1.5小时,关火后可继续焖1-2小时即可。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粽子 端午节 怎样 如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