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春分节气美食特点,以及春分节气的饮食特点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春分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是比较重要的节气,一般春分都是代表了春天开始来临,那么你知道关于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春分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春分节气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一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基本上是一样长的,是在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在古代的时候,春分也是被叫做“日夜分”关于这点,在民间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谚语。
春分这一天为什么鸡蛋容易竖起来?虽然说法颇多,但其中的科学道理真不少。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0.8毫米之间。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此外,更好要选择生下后4~5天的鸡蛋,这是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风沙春分时节,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根据气象编导部晁淑懿老师近6年来对沙尘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低温阴雨在春分时期,当有冷空气连续入侵我国南方,会出现温度持续偏低的春寒天气,此时,再有相伴的连阴雨,对农作物会有很大的影响。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0~12℃以下(各个地区标准不很一致),时间连续5-7天以上,就有可能造成水稻严重烂秧。因为水稻和棉花都是喜温作物,在10~12以上时,更低气温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时,才有利于齐苗壮秧。反过来,出现低温阴雨,便可想而之了。霜和霜冻是春季遇到寒潮和强冷空气的产物,在气候偏暖期,寒潮比较少见,但也不能麻痹大意。
倒春寒初春时节,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人们称作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响是早稻烂秧,在北方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严重的倒春寒,刚好是在春分期间,那是在1976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损失的谷种就有7~8亿斤。
二、春分节气的饮食特点是什么
1、春分节气的饮食特点是温和,要禁忌大热、大寒的饮食,保持寒热均衡。这段时期也不适饮用过肥腻的汤品。
2、春分节气时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
3、春季新鲜竹笋刚冒头,春分时节就可以收割来吃。春天里吃食的菜蔬还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为佳。春分时正是黄豆芽大量上市的季节。韭菜是春季的时令蔬菜,也只有在春季,韭菜才是最鲜嫩美味的。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选。
三、春分的节气特点
1、01春分这一天,太阳的位置在赤道的正上方,昼夜持续时间几乎相等,各为12小时。春分过后,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时节,雨水明显增多,中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2、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春分这一天,太阳的位置在赤道的正上方,昼夜持续时间几乎相等,各为12小时。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太阳达到黄经0度,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
3、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中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4、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送春牛图也是春分的习俗之一。此外,祭祀百鸟、粘雀子嘴等春分习俗,也都承载着人们对于农耕时节的期盼。
四、春分节气的特点
1、春分节气的特点是:“春分”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
2、“春分”的分有一半,一分为二的意思,指这天白天和黑平分。各为12小时,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3、春分其实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也就是说白天和黑夜一分为二。昼夜等分,“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白天与夜晚一样长,即昼夜平分,气候适中。此时,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将所有纬线平分为两部分,一半位干昼半球,另一半位于夜半球。所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4、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南北气温都升到零℃以上,预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回大地,天气也渐渐回暖,万物进入春生阶段,正是“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农村开始忙碌,小麦已进入返青阶段。
5、立蛋:“春分到,蛋儿俏”,每年春分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的人在做竖蛋,玩法简单且富有趣味。
6、春祭:春分也是春祭的开始,开始扫墓祭祖。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队伍往往达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文章分享结束,春分节气美食特点和春分节气的饮食特点是什么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