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拗九粥的来历和风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拗九节的由来习俗和时间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拗九节的来历和风俗
1、拗九节的来历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而其风俗主要包括煮拗九粥、送拗九粥、吃太平面等。
2、关于拗九节的来历,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凶悍,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都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所以这粥便叫“拗九粥”。
3、在风俗方面,拗九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等,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4、总的来说,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其习俗和风俗体现了福州人民对孝道的重视以及对祖先的敬仰。
二、拗九节的来历
1、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后九节”。关于拗九节的由来主要有两个版本:
2、一是源自“目连救母”的故事,二是“送穷”的民间说法。
3、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亲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黝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4、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后来,以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又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5、乡人赞叹目连的孝心,遂仿其孝行。于每年正月廿九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相沿成俗,演绎出“拗九节”这个民俗,流传至今。
6、传说,上古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终日衣不蔽体,宫中叫他“穷子”,他在后正月晦日(即正月初六)死,宫里把他埋葬后定下一天“送穷日”。
7、明代学者谢肇制曾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清代林祖焘对此也表示认同,曾作《闽中岁时杂咏》写道:“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8、旧时以阴历正月晦日为送穷日,至明、清改为正月廿九。早年,在拗九节这一天,民间有除晦送穷的习俗。每逢这天,福州人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清扫家里的破烂脏秽,并将之作为垃圾倒掉。
三、拗九节的由来习俗和时间***
1、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2、传统习俗: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3、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白果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4、此外,凡是岁数逢九(虚岁)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5、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以经营风味佳肴、传统闽菜著称的“安泰楼酒家”,又在店门口设置了“拗九节”送粥点,向市民免费派发釆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红糖与糯米烹煮速度和服务的“拗九粥”。
6、“拗九节”免费派送“拗九粥”,成为了“安泰楼酒家”这家老字号的传统活动。“拗九节”前,它还特地邀请福州民俗专家为食客讲解“拗九节”的来历。它的经营者说,希望藉此让这个的福州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7、“拗九节”,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孝顺节”、“送穷节”。这天清早,福州人用糯米、红糖,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特别是已出嫁的女儿,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祝福平安、健康。
8、这种习俗依然在福州盛行。一位喝上了“拗九粥”的老母亲说,“拗九粥”里不只是红糖、花生、红枣、桂圆等,更有着儿女的一份孝心,甜到了心头。
9、“拗九节”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在福州发扬光大。
10、“拗九节”里,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就在陈氏祠堂里摆起了盛大的千人“孝顺宴”:祠堂里里外外摆满了一百九十五张桌子,近二千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安坐席上,一边悠闲聊天吃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戏台上闽剧的精彩表演;而村里年轻人忙里忙外,端菜送茶。这一拗九敬老节的宴席风俗,在当地已经沿袭二十多年。
四、拗九粥的来历 拗九节的来历是什么
1、“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2、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五、福州拗九粥的来历
1、福州拗九粥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
2、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害别人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
3、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4、拗九节(农历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5、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通常在正月廿八,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此外,凡是岁数逢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就像做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关于拗九粥的来历和风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