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2月2龙抬头,2月2龙抬头是几月几号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2月2龙抬头是几月几号
2021年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阳历3月14日,星期天。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又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时称为挑菜节。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在来年里能够打丰收,顺顺利利。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俗话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1、祭社神: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在南方,人们都会在这天祭祀土地神,虔诚祈祷保佑这一年五谷丰登。
2、吃龙食:吃龙食,就是在农历二月二日那一天,北方人们会吃一些名字里带有“龙”的食物。一般吃龙食分为,春饼为“吃龙鳞”,面条为“吃龙须”,馄饨为“吃龙眼”,饺子为“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葱饼为“撕龙皮”。
3、采龙气:早上5点到7点之),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寓意着吸收龙气。
4、引钱龙:在华北,人们会选择一棵大树,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把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大家把这叫做引钱龙。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丰收;二是龙来了,害虫就躲起来。
二、正月二月二是几号,20222月2龙抬头是几号
1、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过,这个节日是在春节、元宵节过后的,那正月二月二是几号,20222月2龙抬头是几号?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有许多,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来一一认识和了解。
2、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而这一天与天上的龙王有关,因此也叫“春龙节”,龙抬头这个别称也意为龙王抬头的一天,年后的二月二期间,就是雨季,人们就开始种田播种,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那天,就是二月二了,因而叫做二月二。
3、这个传说已经在民间流传了许久,传言,玉皇大帝对于武则天当上皇帝这件事十分愤怒,因此下令不许给人间降水三年,没有降水就导致农民没有庄稼可收。人民生活困难,寸步难行,龙王不忍看到人们如此悲苦就给下了一场雨。为了惩罚龙王,玉皇大帝发令将玉皇大帝压在一座大山之下,玉皇大帝还说龙王想要再回到天上,那就让金豆开花,人们不忍,想帮助龙王逃离苦海,便在二月二这天晒玉米、炒玉米。金豆和玉米相像,人们就采用玉米,爆米花是玉米制成的,而玉米与金豆相像,那就是金豆开花了,人们做的这些被龙王看到了,龙王便告诉玉皇大帝说这不就是金豆开花了,龙王也顺利回到了天上,因为玉皇大帝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人们的家里都金豆开花了。因此这一天充满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期望,希望日子十全十美。
4、寓意着万物复苏,吉祥如意的二月二。这一天中,人们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南方有祭祀的习俗,给土地公庆祝生日,北方这边有理发、吃猪头肉的风俗。人们会直起石磙,有龙抬头的寓意,也有人会去理发,小孩理发寓意着以后会有出息;大人剪头发意味着以后的日子有好运;做买卖的人理发代表着财源广进事业有成。
5、当天也会有人吃面条,代表着顶门棍,有着不让邪气进门的意思,保护家人平安。有的人在这天还会炒豆子,意味着吵醒龙王,下雨多,意味着风调雨顺。也有人会去寺庙里面祭拜,给家里人祈福。
6、二月二第二天就是惊蛰了,惊蛰到,天气变暖,万物复苏,虫子也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祸害庄稼,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也寓意龙王镇住毒虫,守住庄稼,来年大丰收等美好的愿望。
7、寓意着很多美好的二月二,同时也有一些不能做的事情。例如,这一天妇女们都不能做针线活,也不可以碰剪刀这些危险的东西,话说这样会把龙眼扎瞎,大车也是不可以走的,民间有流言说容易弄伤龙腰。
三、2月2龙抬头什么习俗
1、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2、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3、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4、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北方百姓在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5、早上卯时,卯月的之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6、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7、古时,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龙抬头时节我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8、“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时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9、相传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之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10、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引龙伏虫的活动有很多,最有特点是撒灰。撒灰十分讲究,灰多选用草木灰,人们自家门口以草木灰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财两旺;从临街大门外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拦门辟灾;将草木灰撒于墙脚,呈龙蛇状,以招福祥、避虫害。陕西富县一带还流行撒灰围庄墙外的做法,也是伏龙驱虫的表现。
11、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12、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击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13、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14、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15、古代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毛虫、羽虫、介虫、鳞虫、人类五大类。毛虫指披毛兽类,羽虫指鸟类,介虫指带甲壳类,鳞虫指有鳞之鱼和带翅昆虫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2月2龙抬头和2月2龙抬头是几月几号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