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一些知识点,和补中益气丸的9种功效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中医***补中益气丸的9种功效***值得收藏
很多人遇到浑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脏器下垂等情况的时候,都知道是气虚在作怪,要补益中气,因此会首选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可不仅只有这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补中益气丸都有哪些功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此药成分: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黄芪——可是味好药。生黄芪可以起到固表的作用,什么是固表呢?就是加强人体的外边的防御系统,有的朋友总是冒虚汗,风一吹就感冒,就可以用这个生黄芪来固表,同时加上白术和防风,叫玉屏风散,药店有卖的成药。把黄芪用蜜给炙了,则会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因此黄芪在这个方子里面是最主要的药物,用量也更大,李东垣那个时候黄芪只用到了一钱,其余的药只用到几分,现在的医家黄芪都用到几十克,上百克的也有,效果还不错。
但是各位在买药的时候要知道,生黄芪和炙黄芪是分开的,你如果只写了一个简单的黄芪,大江南北各地药行的规矩不同,有的给你生的,有的给蜜炙的。根据我的经验,生黄芪使用的量可以大,但是蜜炙黄芪的量要严格遵守方剂的规定,因为蜜炙的很容易生热。
炙甘草——补脾胃之气。李东垣认为黄芪、人参、炙甘草是消除烦热的圣药,这个烦热就是由于中气不足产生的虚火。
白术——燥湿,补脾经之气。因为李东垣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脾,他说“脾气一虚,肺气先绝”,所以方子里面也尤其照顾到了脾经。
陈皮——理气。这个补气的药如果一下子下猛了,那么多的气同时补入人体,人体是受不了的,更大的感受就是气闷,胸闷,有点壅住了,这时稍微加上一点理气的陈皮,则没有这个毛病出现了。
当归——养血。在补气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血,为什么呢?因为中医认为阴阳是互生的,气血也是互生的,气虚的同时,血也一定是虚的,而一下子补了这么多的气,一定要考虑将它们引导转化为血,所以加上了当归,这样就可以让气血的转化正常了。
但是,到此为止还不够,因为虽然补气了,可是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中气下陷啊,这个下陷怎么解决呢?
升麻和柴胡——升麻是升阳明之气,柴胡是升少阳之气,这个方子里面这两味药量都非常少。各位,但是可够神奇的。您别看就这两味药,我们说它们药性是向上升的,加进去以后,这整个的药力还真就是往上走了,治疗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什么的,用上还真就能回去。
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1、 *** 下坠、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脏器下垂,补中益气丸为升提中气之代表方剂。
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因多种疾病引起,一般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类,前者是指腹泻呈急性发病,历时短暂;后者一般指腹泻超过两个月者。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临床上以清热、利湿、健脾、补虚为基本治法,补中益气丸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久泻。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甚至消失为主的一类疾病,临床多采用补锌疗法,但是有研究者发现使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该配方中黄芪可提高免疫力,增强皮肤营养,促进创伤组织肉芽形成,制止化脓,扩张周围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当归则有提高机体免疫力、解热、镇痛和镇静作用,有利于褥疮恢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以长期或间断性流脓、鼓膜穿孔以及听力下降为特点,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或其他原因,迁延为慢性,在中医上属于“脓耳”范畴,治宜健脾渗湿、补托排脓、补肾培元、去腐化湿。
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肾气虚证能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的进展,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补中益气丸与知柏地黄丸,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尿失禁情况,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的患者一旦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会出现很严重的临床症状——心律失常、晕厥等。有研究者使用补中益气丸治疗长期低血压患者,获得较好疗效。
补中益气丸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便秘在中医学上属于“脾虚”“阳结”等范畴,病因为肺脾肾功能不足,气虚推动无力所致,补中益气丸能强健脾胃,使中气充足。
另外,要提醒大家补中益气丸需要用姜汤送服才能发挥作用,你知道了吗!
二、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驱寒暖胃的汤2、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3、理中汤的用法是什么组成材料有哪些驱寒暖胃的汤驱寒暖胃的汤
驱寒暖胃的汤,每一个人都是希望自己在冬天的时候喝一口热汤,这是很棒的,冬季天气寒冷,受到寒气侵袭,胃病高发,胃是我们身体器官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部位。
以下看看驱寒暖胃的汤及相关资料。
1、理中汤:功效为温中散寒,以及补气健脾。
理中汤是温补中焦的基本方,后世较多治疗中焦虚寒证的方子都以此方为基础,比如腹痛怕冷,肚脐眼周围冷痛。
热敷后可以缓解,受凉风或是吃生冷食物后疼痛加重,以及虚寒性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都可以服用本方。
加入附子后为附子理中汤,功效为温阳驱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证;
2、桂枝人参汤:功效为温里解表、益气健脾,这是《伤寒论》里的经典名方,主要是治疗外感疾病之后,服用太多寒凉药物导致的腹泻不止,又有外感症状的情况;
3、小建中汤:功效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要是针对慢性的虚寒性腹痛,时痛时止、时轻时重,热敷后可缓解喜温、喜按的情况;
4、吴茱萸汤:功效为温中补虚及降逆止呕,主治虚寒呕吐证,主要可治疗胃寒导致的呕吐、胃脘痛,及吃完就吐的情况;
5、四逆汤:功效为回阳救逆,主治少阴病。
此方剂可能现在用的比较少,主要是针对少阴病导致的四肢冰冷、呕吐或腹泻不止,同时伴有腹痛,实际上是一种危急重症;
6、四逆加人参汤:功效为回阳益气,主治阴寒内盛四肢厥逆证。
此方是在四逆汤基础上加了一味人参,主治症状跟四逆汤相似,阴寒内盛导致的四肢冰凉,也是针对一种危急重症的情况;
7、参附汤:组成药物为人参及附子,功效为益气回阳,主治阳气暴脱导致的手脚冰凉,以及头晕气短等情况;
8、当归四逆汤:功效为温经散寒,以及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也就是血虚证导致的手脚冰凉及口不渴,伴有腰痛、腿痛、脚痛等症状;
9、阳和汤:功效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
此方是中医外科常用的方子,主治病症相当于骨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脉管炎,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做法: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
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
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做法:陈皮10克,灵芝100克,排骨250克。
先将灵芝浸泡1小时,切成小块,将排骨洗净,出水,与备好的陈皮和灵芝一起放入水中煲1~2小时,加少许盐。
功效:陈皮性微温,具有行气、消滞和止痛的.作用,灵芝除能增强免疫力,还具有安神的功能,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痛失眠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做法:胡椒20克,生姜3片,大枣6个,猪肚250克。
切去猪肚脂肪,用食盐搓擦,用水洗净,去异味。
红枣和生姜用水洗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片。
用适量水,猛火煲开,放入全部材料,待水再开,用中火煲3小时,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此汤水可以调理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具有健脾开胃、驱风散寒、温中止痛、强壮身体的作用,冬季养生食用最合宜。
做法:大茴香10克,桂皮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生姜2片,狗肉250克,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
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
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
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
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
用于寒胃上脘疼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神疲乏力。
又可用于胃虚胃寒、平素四肢不温者。
做法:羊肉300克,食盐3克,黄芪、党参、当归、生姜片各25克。
羊肉洗净,切小块,黄芪、党参、当归包在纱布里,用线捆扎好,和羊肉共放在沙锅里,加水2000克,以小火煨煮至羊肉将烂时,放入生姜片、食盐,待羊肉熟烂即可。
功效:此汤补气养血,行气通经,益脾散寒。
做法: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胃寒喝什么汤?以上养生汤要多喝!在日常饮食中,胃寒的人可多吃生姜、红糖、胡椒、山药、板栗、党参、羊肉等温补脾胃之品。
材料:白胡椒15克、猪肚1个,食盐、料酒、味精各少许。
猪肚反复用盐或生粉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
2、把打碎的白胡椒放入猪肚内,再将首部、尾部用线扎紧,加入适量清水,煲两个小时左右,慢火煲_。
3、汤稠肚烂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此量可供2~3人用,猪肚可切片状,拌入生油和酱油供餐用。
功效:白胡椒煲猪肚气味浓香,具有祛寒暖胃的功效,同时能辅助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吐清口水,或虚寒性的胃、十二指溃疡等疾患。
材料:黄牛肉1斤,清水5碗,调味料适量。
黄牛肉放入瓦煲内,倒5碗清水,炖上8~12个小时,这时牛肉已经基本炖烂,放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牛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和水溶性营养物,经过长时间炖煮才能慢慢释放到汤中,它们能参与胃酸的生成。
每天喝一小碗炖好的汤,比吃牛肉更能养胃。
材料:鲜羊肉500克,生姜3片,香附子9克,香砂仁9克,食盐、味精少许。
1、将新鲜的羊肉切成大块,然后放在开水里烫一下捞出。
2、把羊肉、生姜片、香附子、香砂仁一起放到砂锅里面,加入适量的清水2000毫升。
3、用小火慢炖3小时后,再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就可以了。
功效:有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之功效。
适用于胃寒不适、口淡作呕或过食寒凉食物所致胃肠隐痛、腹胀便溏、胃肠痉挛、胃气上逆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胃寒型者。
材料:猪肚1个,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盐、油、葱姜适量。
2、猪肚、干姜、良姜、草果四味,再加上葱姜,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
功效:治疗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状的患者。
材料:羊腩肉750克,白萝卜500克,香菜、盐、鸡精、料酒、葱、姜、胡椒粉适量。
1、把羊肉洗干净,切成粗丝,白萝卜洗干净切成丝备用。
2、坐锅点火倒入底油,待油七成热后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倒入开水,加盐、鸡精、料酒、胡椒粉调味。
3、水烧开后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萝卜,转小火煮至萝卜断生后,撒上葱丝和香菜叶即可出锅。
功效:此汤补中益气,温胃散寒。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理中汤是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的药物。
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2)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_,及感寒霍乱。
理中汤为仲景治疗太阴经脾胃虚寒证而设,赵氏运用理中汤必加用附子,他认为:寒邪入于太阴,脾阳伤则肾阳亦不能毫无所损,所以在理中汤方中加附子,使脾肾阳气速回,以驱散中焦寒湿之邪。
赵氏生前曾讲述一病案,早年有人约赵氏之父出诊,不巧其父外出不在家,来人就对赵氏说:“老先生不在家,少先生也可以。
”当时赵氏还未独立应诊,勉随来人到病家,观患者病势之危急,鼻孔黑如烟煤,倚卧喘息,见此病情,碍难出手,但全家坚乞一方。
正沉思间,忽见由西厢房走出一身穿洋红色小夹袄的年轻女子,顿时想起询问病情,知为新婚2天,曾服冰块冷食半碗,立刻辨证为房事过度,误食生冷,而致阳气暴脱于外,应急速回阳救逆,遂处方以大剂量附子理中汤,方中药物各15g,1剂,急服之。
药进后,阳回而腹泻1次,翌日再进1剂而愈。
理中汤的用法是什么组成材料有哪些理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其实理中汤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急、慢性胃炎,胃窦炎等。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理中汤的用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理中汤为中药制剂,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
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配方组成】: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使用 *** 】:水煎服,也可炼蜜为丸,名理中丸。
【功效和作用】: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池泻清稀、呕吐、不渴、或腹满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
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_,及感寒霍乱。
1、本方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是一温补的方剂,适用于中焦虚寒所致之各种病证。
以脉象沉细或迟缓,舌淡苔白滑,溲清便溏,畏寒肢冷为辩证要点。
寒多者以干姜为主药;虚多者以人参为主药;虚寒俱甚者,则参、姜皆为主药。
如泄泻较频,方中白术改用土炒,以增加涩肠止泻的作用。
如虚寒较甚,而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或昏睡露睛,可加熟附子,以加强温阳祛寒之力,名附子理中丸、或再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大。
3、本方用于中焦虚寒,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胃下垂等。
入心、肺、脾、胃经,善除里寒以温脾胃之阳,为温暖中焦之要药,凡阴寒内盛、阳衰欲脱或脾胃虚寒、吐利冷痛之症都可用它,因其有温脾阳化寒饮作用,又可治寒饮犯肺之喘咳、痰多清稀、形寒背冷之症。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白术为补气健脾的要药,用于治脾胃气虚证,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胃肠疾患,用于治和中补脾,除湿益气,配于补养方中,补气血。
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
(2)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_,及感寒霍乱。
(3)呕吐:去白术,加半夏、姜汁。
(1)本方三两,加附子一枚,名附子理中汤,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
(2)本方加枳实、茯苓,蜜丸,名枳实理中丸,治寒实结胸欲绝,胸膈高起,手不可近,用大陷胸不瘥者。
(3)本方去甘草,加茯苓、川椒、乌梅、名理中安_丸,治胃寒吐_。
(4)本方加桂枝,倍甘草,名桂枝人参汤,治太阳表证不除,而数下之,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表里不解者。
(5)本方加黄连、茯苓,名连理汤,治伤暑泻而作湿。
(6)本方加陈皮、茯苓,名补中汤,治泄泻。
(7)本方加当归、白芍、陈皮、厚朴、川芎,入姜煎,名温胃汤,治忧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
(8)本方加黄耆、白芍、陈皮、藿香,名黄耆汤。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三、补中益气的“补中”和“益气”分别是什么意思
补中:中医治疗气虚证的 *** ,气虚证常因饮食失调,年老体弱,久病所致,临床表现出脏腑功能衰退的证候。
益气是有补气药物治疗气虚证的 *** 。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中焦脾胃受纳水谷,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故气虚多与肺、脾二脏相关。益气是补益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肺气虚以少气懒言,动辄喘促,面色苍白,怕风自汗为主症;脾气虚以脘腹虚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泄泻为主症。
1、土豆:因为对人体有诸多益处,土豆又被称为地下水果。土豆补益胃气的功能突出,此外还具有益气解毒、润肠通便、减肥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
2、山药: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山药补中益气的功效是极为出色的了,通过吃山药来有效的保健是非常有好处和意义的了。
3、香菇:香菇是非常好的一种食物了,通过吃香菇来补足气血是非常好的了,这对于身体健康来说也很有好处,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
4、韭菜:生韭菜味辛,能行血,熟韭菜味甘,能补中气、益肝散淤。常吃熟韭菜可以补肝肾、强腰膝、助阳气,可见韭菜有壮阳补气的作用,因此,韭菜又有一个别名,叫起阳草。用于补气壮阳时,韭菜应连根一并煎汤服用,对于肾脏健康来说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了,用户不能错过了韭菜这样的美味蔬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补中益气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