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和用量,生经益气汤是哪些中药组成 - 广角镜 -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和用量,生经益气汤是哪些中药组成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

大家好,关于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和用量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生经益气汤是哪些中药组成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补中益气汤是什么
  2. 补中益气汤加减简介
  3. 加减补中益气汤做法一
  4. 生经益气汤是哪些中药组成
  5. 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 补中益气汤三种古籍验方分享
  6. 补中益气汤组成
  7. 补中益气汤方 名

一、补中益气汤是什么

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升麻、柴胡、陈皮、当量身、白术组成。主治:脾胃气虚、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舌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或气虚下陷、肛脱、子宫脱垂、久泻久痢、久疾等症。本方为补气助阳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脉虚或气虚下陷症为辩证要点。

二、补中益气汤加减简介

1、目录 1拼音 2处方 3功能主治 4补中益气汤加减的用法用量 5摘录附: 1古籍中的补中益气汤加减 1拼音

bǔ zhōng yì qì tāng jiā jiǎn

2、 bǔ zhōng yì qì tāng jiā jiǎn

3、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广皮3克,升麻3克,桔梗3克,苍术5克,晚蚕砂10克。

4、益气补中,健脾助化。主肾脾气弱,筋脉弛缓,眼胞下垂。

5、二十丸、至三十丸)温利积水。消化顽痰。重则补中益气汤加减。(别直参,炙绵、炒冬术各钱半、清炙草八分...

6、者宜补之午前热多补气午后热多补血宜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十全大补汤加减一溃后发无少食倦怠不卧宜用黄人参汤加...

7、(见肿疡门)十全大补汤参术地黄膏人参养荣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见溃疡门)桑木灸法(见脑疽门)人参...

8、知。肾主骨,骨胫痛,肾虚之验也。用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加减;丸方用山药、茯苓各二两,补骨脂、小茴香、...

三、加减补中益气汤做法一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 *** *** 源于清代医书《温病条辨》的卷二部分。此汤剂由以下几味药材组成:

调配时,需将这些药材加入800毫升的水中进行煎煮,煮取300毫升的汤剂。服用时,建议分三次温热服用。此汤的主要功效在于补气升阳,适用于那些气虚下陷,体内气力不足,导致脏腑功能下降,门静脉无法正常藏纳,以及下利不止等症状的患者。

四、生经益气汤是哪些中药组成

1、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1]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和用量,生经益气汤是哪些中药组成-第1张图片-

2、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3、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4、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5、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6、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7、本证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见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脱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故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8、黄芪、升麻、柴胡为补气升阳的基本结构。

9、本方用于脾虚气陷证,临床应用以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舌淡,脉虚,脱肛,子宫脱垂为辨证要点。

10、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11、组成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白术、泽泻、柴胡、黄连、生姜、大枣。

12、主治脾胃气虚,湿郁生热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肢体重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13、组成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14、主治下陷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

15、组成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

16、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证。

17、以上三方与补中益气汤立意有相同之处,即重用补脾益气药物,配伍举陷升提之品。其中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升陷汤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并以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桔梗载药上行,用为向导,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对脾肺虚极者,可酌加人参以加强益气之力,或更加山茱萸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举元煎用参、芪、术、草益气补中,摄血固脱,辅以升麻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血失统摄之血崩、血脱证。

18、①《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2]

19、②方论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1:“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五、补中益气汤的标准配方 补中益气汤三种古籍验方分享

黄耆1钱5分,甘草(炙)1钱,人参1钱,当归1钱,白术1钱,升麻3分,柴胡3分,陈皮3分,麦门冬6分,五味子(炒)5分。

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1钟,空心热服。

当归1钱,黄耆1钱,人参5分,白术8分,柴胡1钱,升麻1钱,干葛1钱,甘草5分。

黄耆4钱,甘草(炙)5分,白术1钱,人参3钱,升麻2分,柴胡5分,陈皮8分,黄柏6分,当归1钱,生姜3片。

六、补中益气汤组成

1、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8味药物组成。依据中药组方“君臣佐使”的原则,黄芪是本方中的君药,白术、人参或党参、甘草为臣药,陈皮、当归为佐药,柴胡、升麻为使药。

2、之所以是这么组方,是因为经方创作者李东桓认为部分脾胃虚的患者是由肺气不足引起的,所以选用黄芪为君药,以固肺气。臣药中的人参补元气、健脾;甘草和中益脾;白术燥湿健脾,所以选用这三位与黄芪配伍,标本兼治。另外当归和血补阴,陈皮行气宽中、导滞,用于缓解脾胃虚弱带来的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情况,起到一个辅佐治疗的效果。再配以柴胡、升麻,起到一个升提下陷阳气,脾胃调和的功效。

3、另外补中益气汤组成药物的性味有其独到之处。黄芪气温平味甘,人参气温味甘,白术气温味甘,当归气温味甘辛,橘皮气温味苦,升麻气平味微苦,柴胡气味平味微苦,甘草气味微苦。综上可见,补中益气汤用药气味以甘温为主,稍佐以辛味。

七、补中益气汤方 名

1、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以补中升阳为总。

2、编编号027,组成包括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3、歌诀中,以'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点明汤剂之组成与作用。'麻人赶猪,虎皮当旗'是其形象化表达,其中'麻'代表升麻,'人'为人参,'赶'为甘草,'猪'即白术,'虎'是柴胡,'皮'指陈皮,'当'是当归,'旗'则是黄芪。形象描述了各药物在汤剂中所起的作用与配合。

4、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益气 组成 用量 中药 哪些

上一篇大众菜谱1976版目录大全 大众快餐菜谱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