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八珍汤的禁忌和副作用,以及八珍汤有副作用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淫羊藿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和副作用禁忌
淫羊藿(学名: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60厘米,根状茎粗短,暗棕褐色,二回三出复叶基生和茎生,具长柄,小叶纸质或厚纸质,叶缘具刺齿,花白色或淡黄色,花期5-6月,果期6-8月。
淫羊藿生于林下、沟边灌丛中或山坡阴湿处,海拔650-3500米。中国陕西、甘肃、山西、河南、青海、湖北、四川等地区均有栽培。
淫羊藿全草供药用。主治阳萎早泄,腰酸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神经衰弱,健忘,耳鸣,目眩等症。
1、兴奋性机能。临床观察认为有此作用,但在实验上,结果不一致。有报告谓淫羊藿在实验动物身上能促进 *** 分泌,叶和根部作用最强,果实次之、茎最弱。但近年来的一些试验未能证实此项作用。
2、降血压。对麻醉家兔、正常的和肾型高血压的大白鼠都可使血压下降。主要是由于周围血管舒张所致。
3、抗病毒。其煎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SabinⅠ型均有显著抑 *** 用(直接灭活)。
取淫羊藿、桑寄生等量,制成每2毫升含生药各1克的注射液。急性期以肌肉注射为主,配合穴位注射。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连续20天。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肌肉注射。穴位注射按常规取穴,每穴注射1~2毫升,隔日1次,连续20天,休息半月再继续治疗。据观察,本品对急性期及刚进入恢复期的病例疗效显著,恢复较快。对后遗症期也有一定效果,用药后患肢普遍有发热、有劲等感觉,有效病例可见肌肉逐渐恢复,患肢增粗;其中以一下肢麻痹者疗效较好,上肢麻痹及年龄较大者疗效较差。用药后除有口干现象外,未见其它副作用。
一用3%淫羊蕾煎液游子透入法,每日1次,10~20次为一疗程。少数患者另服镇静剂。疗程长者疗效较好;治疗后症状开始好转愈早,疗效愈好,而治疗15次病情仍无好转者,即使继续治疗,疗效亦不显著,且不巩固。少数病例治疗初期可出现轻度反应或症状暂时加重,但继续治疗即迅速消失。二用20%淫羊藿酊每次5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连续2~3月。服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但不适用于兴奋过程,及高血压患者。
以单味淫羊藿丸治疗,年龄大者疗效较差,但病程长短与疗效无明显关系;祛痰、镇咳作用较好,平喘较差;经治两个疗程者比一个疗程的近期控制和显效率有显著提高。制剂及用法:取淫羊藿茎、叶(干品),以其总量的80%煎取浓汁,20%研粉,两者混合为丸。每日量相当于生药1两,两次分服。治疗中曾以相当于生药5钱和1.5两的剂量(一日量),分别对部分病例进行观察,结果疗效与日服1两者均基本相似。服药后部分病例有轻微反应,以口干、恶心为多见,其次为腹胀、头晕,一般可自行消失。
淫羊藿主要成分淫羊藿,能明显促进幼年小鼠附睾及精囊腺的发育,淫羊藿具有雄性激素样的作用。
淫羊藿能促进性功能是由于 *** 分泌亢进,精囊充满后, *** 感觉神经,间接兴奋 *** 而引起。淫羊藿主要成分淫羊藿能明显促进幼年小鼠附睾及精囊腺的发育,淫羊藿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肾虚病人T细胞数量、淋转率、抗体、抗原以及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低下,而经过淫羊藿等补肾药治疗均可提高
用淫羊藿煎剂和提取物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降压作用,淫羊藿煎剂及水煎乙醇浸出液给兔(2.5ml/kg)、猫(2ml/kg)及大鼠(4ml/kg)静注,均呈降压作用。其中以对兔作用最明显。
淫羊藿煎剂、多糖和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性的作用比较,健康人口服淫羊藿煎剂后,红血球压积明显减少,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血沉加快,从而使全血比粘度明显降低。
实验证明,淫羊藿具有促进骨髓细胞DNA的合成作用,说明淫羊藿具有良好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肾虚阳萎、妇女不孕。前人的经验用淫羊藿酒(淫羊藿30g,浸米酒0.5K,20日后可服),现代实践用20%淫羊藿酊(即酒精浸剂)每日3次。每次5毫升,饭前服,对治疗阳痿、遗精、早泄、有一定效果。此方治抑制型神经衰弱。觉困倦无力。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效果也较好。除用酊剂外,也可用复方水煎,方如羊藿三子汤。不育者可试用淫羊藿治疗,配锁阳,蛇床子为基本方浸酒,男加党参、巴戟、胡芦巴,女加八珍汤。
2、用于治疗痹症,尤其下肢瘫痪疼痛,或筋骨挛缩,手足麻木。前人只限于用以治风湿痹痛,现代扩大了这方面的适应证,发现淫羊藿、桑寄生有抑制度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作用,临床用以治疗小儿麻痹症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取得一定效果。方如羊藿桑寄汤和抗麻痹注射液。
3、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适用于阴阳两虚者,表现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夜尿、舌质淡红、脉细,在男子则有阳萎滑精,在女子则有月经不调,常配其他补肾滋阴药如仙茅、巴戟、黄柏、知母等,方如二仙汤。此方对妇女更年期高血病也适用。实验证明,二仙汤对实验动物确有降压作用。又临床追踪观察,二仙汤对高血压病的远期疗效较好,优于降压灵。
使用注意:1、淫羊藿性较燥烈,能伤阴助火,有些人服后会出现头晕、呕吐、口燥、口渴、流鼻血等反应;
2、与巴戟、苁蓉比较,功用类似但淫羊藿性躁不润,伤阴效果远过于巴戟、苁蓉;
3、阴虚火盛、五心烦热、有梦遗精、 *** 亢进者忌用。
、强健筋骨的功效。主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精冷不育、尿频失禁、肾虚喘咳、腰膝酸软、筋骨挛急、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半身不遂、四肢不仁、更年期高血压、小淋沥、喘咳等。
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肢冷畏寒。治阳痿遗泄,可配仙茅、山萸肉、肉苁蓉等品;治腰膝痿软,可配杜仲,巴戟天、狗脊等品。
用于寒湿痹痛或四肢拘挛麻木。治风湿痹痛偏于寒湿者,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挛等,可与威灵仙、巴戟天、肉桂、当归、川芎等配伍。
祛风除湿: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与黄芪、当归、羌活、秦艽等同用。
降血压:用于阴阳两虚型高血压,可与仙茅、巴戟天、黄柏、知母等补阳滋阴药同用,如二仙汤。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走肝肾二经。为补命门、益精气、强筋骨、补肾壮阳之要药,临床常用于治疗男子阳痿不举、滑精早泄、小便不禁以及女子不孕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含淫羊藿甙、挥发油、蜡醇、植物甾醇、鞣质、维生素E等成分。能兴奋性机能,对动物有促进 *** 分泌作用。还有降压(引起周围血管舒张)、降血糖、利尿、镇咳祛痰以及维生素E样作用。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骨代谢,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新加波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淫羊藿能有效杀死乳腺癌细胞,但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提示:以上内容来自本站整理加原创,今天重点为大家推荐的本文话题是:枸杞,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介绍。
淫羊藿是一种生态幅度大的温带及亚热带药用植物,喜阴湿,土壤湿度25%-30%,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对光较为敏感,忌烈日直射,要求遮光度80%左右,
淫羊藿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以中性酸或稍偏碱、疏松、含腐殖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油沙壤土为好,海拔在450-1200米的低、中山地的灌丛、疏林下或林缘半阴环境中适合生长。
种苗繁育以无性繁殖(分株繁殖或根茎繁殖)为主,有性繁殖为辅。
选择阴坡或半阴半阳坡的自然条件,坡度35℃以下,土壤为微酸性的树叶腐殖土、黑壤土、黑沙壤土,可以利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及果树经济林下栽培。将林下地面草皮起走,顺坡打成宽120-140厘米、高12-15厘米的条床,横条沟栽苗,开沟深度6-10厘米。[3]
⑴休眠期移栽:春季4-5月萌芽前或秋季9-10月地上茎叶枯萎时,挖取地下根茎,取有芽茎段,切成8~10厘米小段,每段保留1-2个芽胞,用赤霉素和生根粉药剂处理后,栽于条床内,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覆细土5厘米,踩实后,再用湿树叶覆盖3-5厘米。
⑵生长期移栽:夏季6-8月高温多雨时林下栽培。将野生生长旺盛的植株整株带土移栽,24小时内随挖随栽,更好6选择阴天或下雨前后。株行距20×25厘米,覆土3-5厘米,踩实后,覆盖树叶3-5厘米。这种栽培 *** 不缓苗,成活率高达85%以上,且根茎分蘖芽生长快,第二年春分枝多、产量高。[3]
⑴补苗:淫羊藿翌春2-3月出苗后,及时拔除死苗,弱苗,病苗,阴天补苗种植,以保证基本苗数。
⑵除草: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以畦面少有杂草为度。在生长旺季,可每10天除草1次;秋冬季可30天左右除草1次。
⑶灌溉:淫羊藿喜湿润土壤环境,干旱会造成其生长停滞或死苗。如果在夏季连续晴5-6天,就必须早晚进行进行人工浇水。
⑷施肥:在之一年的10-11月结合整地开畦时施入底肥,一般施1000-3000千克/亩。翌年3月底-6月追施一次或两次,一般情况下无机氮肥施入量不超过5千克/亩,有机复合肥10-30千克/亩;促芽肥于翌年10-11月施一次,施农家肥1000千克/亩,或有机复合肥10-20千克/亩;每次采收后应及时补充土壤肥料,一般可施农家肥1000-2000千克/亩,或有机复合肥20-30千克/亩。底肥于开畦后定植前,将肥料均匀撒于畦面,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混匀,也在开畦后定植前,挖定植“穴”或“条”时,将肥料均匀放入“穴”或“条”内,并将肥料与周围土壤混匀。追肥主要采用“穴”施,追肥时切勿将肥施到新出土的枝叶上,应靠近株丛的基部施入,并根据肥料种类覆土或不覆土。[3]
种植2年后的淫羊藿便可采收,8月份是淫羊藿生长发育好,营养物质积累更高的季节,而且药效强,可在此时采收。采收时将地上茎叶采收捆成小把,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阴干或晾干。选出杂质、粗梗及有可能混入的异物,以保证药材质量。连续采收几年后,常会影响淫羊藿的后期发育,影响其越冬芽及来年的新叶产量和质量。为此,连续采割3-4年后,应轮息2-3年以恢复种群活力。
种植实践中,偶见小甲虫咬食叶片使成孔洞,或有蛾类幼虫咬食幼苗茎秆或叶片,将茎秆咬断及危害叶片形成网纹的虫害现象。亦偶见煤污病发生,可影响淫羊藿的光合作用。可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3]
症状:此病为害叶片。患病叶病斑,初期为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扩展后病斑呈不规则状,边缘红褐色至褐色,中部呈灰褐色;后期病斑灰褐色,收缩,出现黑色粒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菌在淫羊藿苗期和成株期均有发生,以幼苗期发生较多危害重。
病原:病原学检测为大茎点霉属真菌。
发病特点:该病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能存活8-9个月。翌年春天遇雨或潮湿天气,从孢子器的孔口涌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媒介传播进行初侵染。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进行再侵染。多雨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暴风雨过后常导致流行。组织幼嫩,有利于病害感染。病菌发育温度15-38℃,最适25℃,雷山县同济堂淫羊藿药材基地一般4月下旬开始发病,危害严重期6-9月。赤水市2011年4月下旬在野生淫羊藿上发现此病发生。
防治 *** :①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销毁,减少浸染源。②发病初期可施药防治,常用药剂有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1:160波尔多液,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上述药剂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症状:苗床幼苗期。染病叶常表现为叶组织皱缩,不平,增厚,畸形呈反卷状,成苗期,田间常有2种症状:花叶斑驳状:病叶扭曲畸变皱缩不平增厚呈浓淡绿色不均匀的斑驳花叶状。黄色斑驳花叶状:染病叶组织退绿呈黄色花叶斑状。
病原:淫羊藿皱缩病毒病由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害可通过虫媒、摩擦等方式传播。
发病特点:2010-2011年在雷山、修文等地发现。在淫羊藿生长期此病均有发生。苗床育苗期此病多发生较重。成苗期此病田间发生分散,危害较轻。病毒病通常是通过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虫媒或摩擦等方式传播。染病株叶部叶绿素受阻,正常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影响产量、质量。
防治 *** :①选用无病毒病的种苗留种。②在续断生长期,及时灭杀传毒虫媒。③发病症状出现时,若需施药防治,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洒,隔7天1次,连用3次。促叶片转绿、舒展,减轻为害。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
症状:病菌为害淫羊藿叶片,果实等。患病叶,初期叶片上出现不明显的小点,后期叶背面变成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即为夏孢子堆。病斑破裂后散发锈黄色的夏孢子,严重时叶片枯死;患病果实出现橙黄色微突起的小疮斑,严重时患病果实成僵果。
病原:淫羊藿锈病病源为双胞锈菌属,淫羊藿锈病夏孢子椭圆形、单胞。
发病条件:2008-2012年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每年4-5月有锈病发生,但危害不严重。病菌转主寄生及生活史不详。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夏孢子辗转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条件易诱发该病。
防治 *** :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清除转主寄主。③发病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症状:危害淫羊藿的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发病后无臭味,白粉是其明显病征。
病原:淫羊藿白粉病为粉孢属真菌。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危害。
发病特点: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或钾肥时易发该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土壤过干等,都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而有利于病害的发生。2011年7月在贵州雷山县调查,淫羊藿野生抚育基地有此病发生,但危害不重。
防治 *** :①清洁田园,加强管理。②发病期,可选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喷雾。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症状:此病通常在无遮荫的暴露地出现。叶部退绿变色呈红色状,植株生长受阻,矮小。苗床期受害严重者植株可出现早死亡。成苗期受害植株变色后虽然一般不死亡但新生芽较少,影响生物产量,减产显著。
病原:生理性病害,在无遮荫的暴露地出现。
发病特点:在雷山淫羊藿基地2010年调查,只要在无遮荫的暴露地种植淫羊藿,此病全年均出现,但育苗期受害较重,一些长势差苗受害会被致枯死亡。
防治 *** :①遮阴育苗。②基地种植,选择在杨梅树,松树等乔木下遮荫栽种。
二、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与副作用有哪些
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以下是关于熟地黄的功效、作用、禁忌与副作用的详细介绍:
熟地黄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的作用。它主要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等病症。此外,熟地黄还能调节激素代谢、降血糖、抗衰老及镇静、利尿等。
熟地黄性质粘腻,有碍消化,因此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应避免食用。在服用时,应避免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等食物搭配。
熟地黄所含的地黄多糖参与维持机体稳定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能诱导体内的免疫细胞增殖,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然而,因熟地黄性质粘腻,有碍消化,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脘腹胀满及食少便溏者应忌服。
熟地黄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在配伍时,可与当归、白芍、山茱萸、丹皮等药材一同使用。
熟地黄在国内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根茎药用。炮制加工品表面乌黑有光泽,质软而柔韧,味甘,性微温。它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等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
熟地黄可以通过水煎服,每天用量为12~30克。此外,还可以 *** 成八珍汤等药膳,以发挥其滋补血气的功效。
总之,熟地黄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药材,但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注意避免超量服用和与相克食物搭配。
三、八珍汤有副作用吗***八珍汤食疗配方
八珍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八珍汤毕竟是中药,有很多人担心八珍汤会有副作用,到底八珍汤有副作用吗?下面我为大家推荐一些八珍汤副作用的知识,希望大家有用哦。
一般来说八珍汤是没有副作用的,但是要喝这一类汤药,首先就是需要经过把脉辩证治疗之后才可以喝的,要根据医生给开出剂量的来喝,不同病症的人所需要的剂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自己去盲目喝药的话,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有安全隐患的。
会加重感冒症状,或产生其他症状。
会增加血气循环,造成经血量增加,严重时会造成血崩。
脾胃虚寒者页不适宜服用,应先用理中汤调理脾胃的虚寒问题。体质湿热者,不适宜服用,应先祛湿清热方可服用。
1.冬天手脚冰凉,怕冷的人;面色苍白、萎黄,气短、懒言。
2.容易乏力、嗜睡、易疲劳、流虚汗者;贫血、月经量少、起立时头晕、经期头晕头痛的女士。
3.气血虚月经不调女士;准备怀小孩的女士;。因气血虚弱而流产的女士;产后气血亏虚女士。驻颜美容女士,丰胸女士;更年期气血虚女士。
材料:当归二钱,熟地三钱,川芎二钱,白芍二钱,党参三钱,白术三钱,伏苓三钱,炙甘草二钱,乌骨鸡一只,猪大骨半斤,生姜适量,米酒适量,盐适量。
①将猪大骨洗净,和所偶有的药材放入锅中,加入10碗水,烧开后小火熬40分钟;
②取出汤汁后倒入砂锅中,然后在砂锅中加入处理好的乌骨鸡,加入生姜,米酒,盐;
③再加入适量水淹没鸡,烧开后小火煲至鸡肉软烂即可。
材料:排骨、高丽参、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白术、茯苓、炙甘草。
①剪开包装,取出材料;将高丽参、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白术、茯苓、炙甘草冲洗干净,用清水浸泡约15分钟;
②排骨斩成块,在放入适量姜、料酒的沸水中汆烫,去除杂质和血水后沥干水分待用;
③将浸泡好的高丽参、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白术、茯苓、炙甘草放入隔水炖锅中,将准备好的排骨放入隔水炖锅中;
④锅中加入适量水,盖上锅盖,按下定时键,定时2小时即可煲煮,出锅前加入适量盐调味,还可撒上葱花做装饰。
材料:乌鸡500g,川穹3g,白芷3g,北芪10g,党参10g,甘草5g,生地5g,人参10g,当归8g,红枣适量,桂圆适量,姜片3片。
①乌鸡洗净斩块,各种药材也洗净待用,红枣去核;
②锅中加入水,乌鸡冷水下锅焯水,焯水后冲洗血沫;
③取砂锅,放入乌鸡块,加入姜片,水和各种药材,大火烧开;
④然后转为小火炖2小时左右,加入盐调味,出锅即可。
关于八珍汤的禁忌和副作用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