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八公山豆腐文化节,以及淮南豆腐文化节举办地点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八公山的豆腐为何如此出名
1、“八公山豆腐出名”源于汉代的“淮南王刘安”和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据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清朝汪汲的〈事物原会〉说:西汉古籍有“刘安作豆腐”的记载。刘安是汉刘邦的孙子,建都于寿春(即今寿县),招宾客,方士数千人,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以黄豆.盐卤(又有说石膏)做成豆腐。关于八公山豆腐还有一种传说: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忽见对面北山下来八位老人,虽须长齐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刘安大惊,疑是神仙,便求长生不老妙方,老人说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刘安如法炮制,得豆腐。从此,豆腐之法就从八公山下传播开来。
2、</B>有着“食品之冠”美誉的豆腐,其发源地淮南,人们不再仅仅将豆腐作为餐桌上的佳肴,而是通过豆腐这个桥梁,扩大与世界各国朋友的交流合作,促进淮南市的经济繁荣与发展。美味豆腐正成为发展经济的纽带。
二、作文(八公山豆腐)
1、我的家乡在淮南,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城市,但那里的特产可不少。像什么淮南牛肉汤,虽然辣且不伤身体,味道也不错,就别的地方就是做不出哪个独特的味道。还有淮南的豆制品,那是个不可不提的话题。但在众多的豆制品中我最喜欢那白 *** 嫩的“八公山豆腐”。
2、淮南的豆腐现在是驰名中外,话起这个豆腐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淮南王刘安招集八位仙公在八公山炼长生不老的丹药,可是炼到最后却成了一炉白 *** 嫩的豆腐。”因此豆腐便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
3、虽然这个传说不一定是真的,但有那些勤劳的人民还有什么不行呢?古代八公山勤劳的人们选用优质的大豆和珍珠泉中的泉水用特制的石磨,把大豆磨成豆浆,然后经过煮沸,点卤等工序就 *** 成了色鲜味美的豆腐。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现已用机器来 *** 豆腐,既省事又省力还快捷方便。
4、家乡的豆腐 *** 如玉,润滑爽口,一吃到嘴里就化了,豆香怡人。豆腐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也有很高的蛋白质,因此人们用这个豆腐做出了许多美味佳肴。传统的 *** *** 有,小葱拌豆腐,麻辣豆腐,青菜炒豆腐。而现在人们 *** *** 越来越多,
5、有珍珠豆腐,清汤白玉娇,口袋豆腐,葡萄豆腐人们拿豆腐来做豆腐宴,用来招待八方宾客。吃了豆腐的人都赞不绝口。
6、还有豆腐可以做工艺品,这里汇集了许多能人巧手,他们将一块柔软如棉的豆腐雕刻成各种形状。每当我走到那些工艺品前时,发现它们是徐徐如升、惟妙惟肖,使我产生对那些雕刻师傅由衷的敬佩,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国粹,让世人认识我们中华大地的精髓所在。记得有这么一部电影叫《满汉全席》中就运用了豆腐的雕刻,而赢得了一局比赛。
7、人们吃豆腐可以易消化易吸收,延年益寿。听说有一个村子的老人都活到了九十多岁。一位记者问一位老奶奶她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她说了很多,但说得最肯定的是她经常吃豆腐。淮南的豆腐给淮南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淮南每年都举办“豆腐文化节”。很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宾客来品尝八公山的豆腐,订购豆腐,还有很多外省企业家见淮南是个风水宝地都纷纷来投资建厂。那小小的豆腐成了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
8、我爱家乡的豆腐,打开我们的胸怀迎接每一位四方游客,淮南的“豆腐”也越做越精细,越做越可口,给淮南市民的生活锦上添花。
三、淮南豆腐的文化节
豆腐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饮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过去宣传的不够,在西方一些国家中以为豆腐是日本的发明。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光大华夏美食,促进人类健康,推动中外豆腐文化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由原商业部和台湾省豆腐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分别于1990年9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台北举办了首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同时将9月15日淮南王刘安诞辰日定为中国豆腐文化节。
由于豆腐的故乡在淮南,淮南八公山豆腐饮誉海内外,所以,首届中国豆腐文化节结束不久,淮南市人民 *** 基于弘扬民族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考虑,1991年初积极争取中国豆腐文化节的承办权,得到了安徽省人民 *** 大力支持,原商业部决定: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于1991年9月15日在淮南举办。后因淮河流域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故推迟到1992年。由于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举办得非常成功,原商业部和省人民 *** 商定并由安
徽省原副省长张润霞在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闭幕式上宣布:中国豆腐文化节今后每年9月15日都在淮南举办。
因第二届中国豆腐文化节淮南推迟一年举办,而台湾届时举办了,因此产生了海峡两岸中国豆腐文化节届次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3年原商业部出面协商,决定今后海峡两岸举办中国豆腐文化节都不再使用届次,统一改用年号。后为了表明豆腐节的连续性和举办地,2002年经主办单位中商会和安徽省人民 *** 同意又以在淮南举办的次数计算改为届次,将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淮南)豆腐文化节。
从1992年起,淮南市先后13次(1998年和1999年因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水灾等原因停办2年)成功地举办了中国豆腐文化节。节庆期间共接待中外宾客2万多人,其中外宾和港澳台胞千余人。田纪云、孙起孟、马文瑞、 *** 及卢荣景、傅锡寿、 *** 等国家和省级领导同志,上千名地市、省直部门领导,牛满江、洪光住等数百名专家、学者,数十个文化经贸团组先后参加节庆活动。200多位中外记者先后到淮南采访。1993年5月29日,我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孙起孟、洪学智、李葆华、王郁昭、陈作霖等领导同志到会,张劲夫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讲话。1996年淮南市设计并由国家电信总局发行了46.8万套“中国豆腐文化节 *** 磁卡”,开地方“节庆”全国通用 *** 磁卡发行之先河;1997年还通过安徽省邮电局发行了印制精美的中国豆腐文化节200 *** 卡,也产生较好的影响。组委会先后编印了《中国豆腐文化节节刊》(三集),《中国豆腐菜谱》(三集),以及《中国大豆制品》、《八公山豆腐》等书藉,将豆腐文化向更深层次拓展。
中国豆腐文化节先后安排了开、闭幕式,豆腐文化国际研讨会,豆腐菜肴烹饪大赛,经贸活动,文化活动,观光旅游等六个方面大中型活动共60多项。
--开幕式隆重热烈,中央省市领导、中外来宾及数十万群众参加。开幕式文艺表演场面壮观,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充分展示了淮河的古老风韵、民族文化风采以及淮南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豆腐文化国际研讨会百家争鸣,共3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发表论文百余篇,汇编了豆腐文化论文六集。部分论文中的科技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2000年淮南市成功开发研制生产了一种纯天然无糖,集豆浆、豆脑、豆腐为一体的方便绿色食品“益益”牌方便豆腐粉,较好地解决了豆腐保鲜、运输难题,为淮南豆腐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首届全国豆腐菜肴烹饪大赛”由中商会、中烹协和淮南市人民 *** 联合主办,规格高、权威性强、参与面广、影响力大。吸引了16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团队和217名选手参赛,名厨汇集,各显技艺,充分展示当今豆腐菜肴烹饪的最新水平,上万人前往参观,受到与会来宾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成为豆腐节中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活动项目。
--经贸活动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和扩大销售作文章,重点举办了产品展销会、商品交易会和经贸洽谈会。产品展销会由全国、全省及淮南市的十多种展销会组成,全国20多个省市(包括台湾)近千家企业上万种产品参展,产品丰富,交易活跃。商品交易会商贾云集,集展销、订货、洽谈、交易为一体,每年安排30余项活动内容。豆腐文化节期间共推出招商项目400多个,签约项目200多个,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集团先后来淮投资建设。豆腐文化节的经贸成交总额达80亿元,其中合同金额64亿元,已落实40多亿元,经济效益比较可观。
-办节条件和投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淮南以办节为动力,加大了文明城市建设力度,新建了市体育场、市博物馆、陈洞路立交桥、广电大厦、电力大厦、邮电大厦,拓宽了206国道,建设和维修了数十条城市道路,美化了市容市貌,提高了城市服务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
中国豆腐文化节充分体现了“豆腐为媒,文化搭台,经贸、旅游唱戏”的宗旨,充分展示了淮南较好的经济基础,良好的投资环境,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豆腐文化节的举办,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光大华夏美食,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淮南知名度,让淮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淮南,促进淮南与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中国豆腐文化节正在向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的水准迈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豆腐文化源远流长。豆腐文化的丰厚积淀有待我们去开发、去光大。作为豆腐故乡的淮南人民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持续办好中国豆腐文化节,为弘扬国粹豆腐、光大华夏美食,促进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淮南豆腐文化节举办地点
由于豆腐的故乡在淮南,淮南八公山豆腐饮誉海内外,因此,首届淮南豆腐文化节在1991年初举行,得到了安徽省人民 *** 的大力支持,原商业部决定第二届淮南豆腐文化节于1991年9月15日在淮南举办。
然而,由于淮河流域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故此文化节推迟到1992年。第二届淮南豆腐文化节举办得非常成功,原商业部和省人民 *** 商定,由安徽省原副省长张润霞在第二届豆腐文化节闭幕式上宣布:淮南豆腐文化节今后每年9月15日都在淮南举办。
1992年起,淮南市先后16次成功地举办了淮南豆腐文化节。期间,共接待中外宾客2万多人,其中外宾和港澳台胞千余人。众多国家和省级领导、专家、学者、文化经贸团组先后参加节庆活动。同时,200多位中外记者也到淮南采访。我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得到了孙起孟、洪学智、李葆华、王郁昭、陈作霖等领导同志的出席和张劲夫同志的热情洋溢的讲话。
为了表明豆腐节的连续性和举办地,2002年经主办单位中商会和安徽省人民 *** 同意,以在淮南举办的次数计算改为届次。今年将举办第十一届淮南(淮南)豆腐文化节。
从1993年起,淮南市设计并由国家电信总局发行了46.8万套“淮南豆腐文化节 *** 磁卡”,开地方“节庆”全国通用 *** 磁卡发行之先河;1997年还通过安徽省邮电局发行了印制精美的淮南豆腐文化节200 *** 卡,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同时,组委会先后编印了《淮南豆腐文化节节刊》(三集)、《淮南豆腐菜谱》(三集),以及《淮南大豆制品》、《八公山豆腐》等书籍,将豆腐文化向更深层次拓展。
淮南豆腐文化节是由原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原国家国内贸易局、中商会先后分别与安徽省人民 *** 主办,淮南市人民 *** 承办,每年9月15日海峡两岸(淮南、台北)同时举办的,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自1992年起连续在淮南举办了十八届。
八公山豆腐文化节和淮南豆腐文化节举办地点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