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肝汤医案(舒肝理气汤简介)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

今天给各位分享补肝汤医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舒肝理气汤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舒肝理气汤简介
  2.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 肝风
  3. 施杞的从医医案

一、舒肝理气汤简介

目录 1拼音 2《临证医案医方》 2.1方名 2.2组成 2.3功效 2.4主治 2.5各家论述附: 1古籍中的舒肝理气汤 1拼音

shū gān lǐ qì tāng

青橘叶9g,青皮9g,陈皮9g,枳壳9g,厚朴花6g,香附9g,苏梗6g,赤芍9g,白芍9g,柴胡6g,郁金9g,甘草3g。

慢性肝炎属气滞型。两胁窜痛,肝区脘腹胀满,舌苔白,脉弦。

青橘叶、青皮走两胁,入肝胆,可舒肝理气;陈皮、枳壳、桔梗为一组常用理气药,善理中焦及两胁气滞;桔梗性升,枳壳性降,一升一降,气机通调,疼痛可止;芍药、柴胡柔肝舒肝,二药配合,一辛一酸,一舒一敛,一刚一柔,伍用甚妙,为治疗肝胆疾患的要药,临床可用于肝胆疾患的始终,柴胡又为肝胆经的引经药,可引诸药直达病所;郁金理血中之气,解郁止痛;芍药、甘草柔养缓急;厚朴花、香附、苏梗理气止痛。

凝滞,而作热作疼,所以热剧之处,疼亦剧也。为制此汤,以萸肉补肝,以知母泻热,更以当归、乳香诸流通血...

二、《临证指南医案》卷一 肝风

1、某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动变。甘酸之属宜之。(肝阴虚)

2、王阳挟内风上巅。目昏耳鸣不寐。肝经主病。

3、熟地炙炙龟甲萸肉五味磁石茯苓旱莲草女贞子

4、曹(三二)辛寒清上。头目已清。则知火风由脏阴而起。刚药必不见效。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治法大旨如此。

5、陈(四五)操持烦劳。五志阳气。挟内风上扰清空。头眩耳鸣。目珠痛。但身中阳化内风。非发散可解。

6、非沉寒可清。与六气火风迥异。用辛甘化风 *** 。乃是补肝用意。

7、枸杞子桂圆肉归身炙草甘菊炭女贞子

8、陆(四二)肝风阳气。乘阳明之虚上冒。牙肉肿痛。议和阳熄风。

9、生地阿胶牡蛎天冬茯神川斛旱莲草女贞子

10、凌交节病变。总是虚症。目泛舌强。脊背不舒。溲淋便涩。皆肾液不营。肝风乃张。当宗河间浊药轻服。名曰饮子。

11、熟地(五钱)咸苁蓉(八钱)炒杞子(三钱)麦冬(二钱)云苓(一钱半)川石斛(三钱)生沙苑(一钱)石菖蒲(一钱)远志肉(四分)饮子煎法。

12、制首乌杞子归身冬桑叶三角胡麻柏子仁茯神天冬黑豆皮蜜丸。

13、某高年水亏。肝阳升逆无制。两胁如热。则火升面赤。遇烦劳为甚。宜养肝阴和阳为法。

14、九蒸何首乌(四两)九蒸冬桑叶(三两)徽州黑芝麻(三两)小黑豆皮(三两)巨胜子(二两即胡麻)浸淡天冬(去心一两)真北沙参(二两)柏子仁(一两半去油)云茯神(二两)女贞实(二两)

15、上为末。青果汁法丸。早服三钱。开水送。

16、张(氏)肝阳虚风上巅。头目不清。阳明脉空。腰膝酸。议养血熄风。

17、菊花炭熟首乌牛膝炭枸杞子炭黑豆茯神

18、沈冲气左升。当镇肝摄肾。(肝肾阴虚)

19、丁(四三)因萦思扰动五志之阳。阳化内风。变幻不已。夫阳动莫制。皆脏阴少藏。自觉上实下虚。法当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味浓以填之。偏寒偏热。乌能治情志中病。

20、熟地萸肉五味磁石茯神青盐鳖甲胶龟版胶即溶胶为丸。

21、朱(妪)心中热辣。寤烦不肯寐。皆春令地气主升。肝阳随以上扰。老年五液交枯。最有痫痉之虑。

22、生地阿胶生白芍天冬茯神小黑豆皮

23、程(氏)伏暑深秋而发。病从里出。始如疟状。热气逼迫营分。经事不当期而来。舌光如镜。面黯青晦。而胸痞隐痛。正气大虚。热气内闭。况乎周身皆痛。卫阳失和极矣。先拟育阴驱热。肝风不旋。不致痉厥。五日中不兴风波。可望向安。

24、金(女)温邪深入营络。热止。膝骨痛甚。盖血液伤极。内风欲沸。所谓剧则螈。痉厥至矣。总是消导苦寒。冀其热止。独不虑胃汁竭。肝风动乎。拟柔药缓络热熄风。

25、复脉汤去参姜麻仁生鳖甲汤煎药。

26、王(氏)痛从腿肢筋骨。上及腰腹。贯于心胸。若平日经来带下。其症亦至。此素禀阴亏。冲任奇脉空旷。凡春交。地中阳气升举。虚人气动随升。络血失养。诸气横逆。面赤如赭[FS:PAGE]。饥不欲食。耳失聪。寤不成寐。阳浮。脉络交空显然。先和阳治络。

27、细生地生白芍生鳖甲生龟甲生虎骨糯稻根煎药送滋肾丸(一钱半)

28、又前用滋肾丸。痛缓。面浮跗肿。血气俱乏。内风泛越。经言风胜则动。湿胜则肿。阴虚多热之质。议先用虎潜丸。每服四钱。四服。

29、某(五三)下元水亏。风木内震。肝肾虚。多惊恐。非实热痰火可攻劫者。

30、生地清阿胶天冬杞子菊花炭女贞实

31、胡久病耳聋。微呛喉中不甚清爽。是阴不上承。阳挟内风。得以上侮清空诸窍。大凡肝肾宜润宜凉。龙相宁。则水源生矣。

32、人参(一钱秋石一分化水拌烘干同煎)鲜生地(三钱)阿胶(一钱)淡菜(三钱)白芍(一钱)茯神(一钱半)

33、又阴虚液耗。风动阳升。虽诸恙皆减。两旬外大便不通。断勿欲速。惟静药补润为宜。照前方去白芍。加柏子仁。

补肝汤医案(舒肝理气汤简介)-第1张图片-

34、又大便两次颇逸。全赖静药益阴之力。第纳食未旺。议与胃药。

35、人参茯神炒麦冬炙甘草生谷芽南枣

36、吴脉弦小数。形体日瘦。口舌糜碎。肩背掣痛。肢节麻木。肤腠瘙痒。目眩晕耳鸣。已有数年。此属操持积劳。阳升。内风旋动。烁筋损液。古谓壮火食气。皆阳气之化。先拟清血分中热。继当养血熄其内风。安静勿劳。不致痿厥。(阳升血热)

37、生地元参天冬丹参犀角羚羊角连翘竹叶心(丸方)何首乌生白芍黑芝麻冬桑叶天冬女贞子茯神青盐

38、某(妪)脉右虚左数。营液内耗。肝阳内风震动。心悸眩晕少寐。(心营热)

39、吉(三五)心悸荡漾。头中鸣。七八年中频发不止。起居饮食如常。此肝胆内风自动。宜镇静之品。佐以辛泄之味。

40、王(氏)惊悸。微肿。内风动也。

41、曹肝胆阳气。挟内风上腾不熄。心中热。惊怖多恐。进和阳镇摄 *** 。

42、又神识略安。夜不得寐。胸脐闲时时闪烁欲动。乃内风不熄也。进补心法。

43、生地丹参元参茯神枣仁远志菖蒲天冬麦冬桔梗朱砂

44、王(氏)神呆不语。心热烦躁。因惊而后。经水即下。肉腠刺痛。时微痞。头即摇。肝风内动。变痉厥之

45、陈(妪)虚风麻痹。清窍阻塞。(风阳阻窍)

46、包(妪)右太阳痛甚。牙关紧闭。环口牵动。咽喉如有物阻。乃阳升化风。肝病上犯阳络。大便欲闭。

47、又肝风阻窍。脉象模糊。有外脱之危。今牙关紧。咽痹不纳汤水。虽有方药。难以通关。当刮指甲末。略以温汤调灌。倘得关开。再议他法。另以苏合香擦牙。

48、郑(三九)脉右弦。头胀耳鸣火升。此肝阳上郁。清窍失司。

49、细生地夏枯草石决明川斛茯神桑叶

50、&[FS:PAGE]nbsp;陈夏季阳气暴升。烦劳扰动。致内风上阻清窍。口舌强。呵欠。机窍阻痹不灵。脉数。舌胎。忌投温散。乃司气所致。非表邪为病也。(络热窍痹)

51、犀角羚羊角郁金菖蒲胆星钩籐连翘橘红竹沥姜汁

52、又清络得效。火风无疑。忌投刚燥。

53、犀角羚羊郁金菖蒲连翘生地元参广皮竹沥姜汁

54、又脉数面赤。肝风尚动。宜和阳熄风。

55、鲜生地元参羚羊角连翘菖蒲根鲜银花麦冬

56、汪如寐舌喑。面赤亮。汗出。未病前一日。顿食面颇多。病来仓猝。乃少阴肾脏阴阳不续。厥阴肝风突起。以致精神冒昧。今七八日来。声音不出。乃机窍不灵。治法以固护正气为主。宣利上焦痰热佐之。若地冬养阴。阴未骤生。徒使壅滞在脘。急则治标。古有诸矣。挨过十四十五日。冀有转机。(痰热阻窍)

57、江左胁中动跃未平。犹是肝风未熄。胃津内乏。无以拥护。此清养阳明最要。盖胃属腑。腑强不受木火来侵。病当自减。与客邪速攻。纯虚重补迥异。(肝胃阴虚)酸枣仁汤去[FS:CONTENT_END]

三、施杞的从医医案

1、初诊:1994年12月24日。主诉:右髋疼痛、行走困难、跛行一年。1993年12月起感右髋疼痛、并逐渐加重,行走困难。同年12月底经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X摄片及同位素扫描检查,被诊断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立即被施以减压术治疗。术后疼痛略缓解,三月后,疼痛又逐渐加重。一月前再度经X摄片及同位素扫描检查,证实右股骨头仍处于缺血坏死状态。现胃纳不适,便秘2~3日一行。检查:行走困难,呈跛行。右大腿肌肉萎缩明显。右髋扣击痛(++),右腹股沟中点压痛(++),右髋关节旋转试验(+),内收肌痉挛(+)。苔脉:苔薄白腻,脉细。

2、辨证:气滞血瘀、痰湿同结,生风化热,炽伤元阴而致肝肾亏虚。

3、治则:行气活血,祛风通络,健脾化湿,补益肝肾。

4、处方:炙黄芪30g全当归9g赤芍白芍各9g杜红花9g姜半夏9g广陈皮5g佛手片5g生米仁12g川牛膝9g肉苁蓉12g大蜈蚣2条骨碎补12g鸡血藤12g汉防己12g炙甘草5g大红枣6只。处28剂,每日1剂。

5、二诊:1995年2月20日。右髋疼痛减轻,胃舒纳佳,大便通畅,日行一次,苔薄脉细,仍拟益气养血调中,补肝益肾养血。

6、处方:炙黄芪15g全当归9g赤芍、白芍(各)9g川桂枝9g汉防己12g补骨脂12g生地、熟地(各)9g香谷芽9g炙甘草5g。

7、以该方加减药味调摄一年后。再诊于1996年2月5日:复片示右股骨头缺血状态改变。故再以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汤,调中益气、补益肝肾。

8、8月26日复片示:骨骺已愈合,仅有局限性低密度阴影,局部无压痛,旋转试验(-),再守上法调摄。

9、末诊:1997年12月1日。右髋疼痛缓解,行走正常。再度复片,提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愈。体格检查:右大腿肌肉较之健侧略细,内收肌痉挛(-),腹股沟中点压痛(-),髋扣击痛(-),髋关节旋转试验(-)。

10、按: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为稚阳之体,易实易虚,若因先天不足,素体虚弱,髋关节受跌扑扭闪或活动过多,虚邪深入筋骨,寒凝于里,经脉受阻,而致气血凝滞,营卫不通,从而引起股骨头部失去正常的气血温煦和濡养。该病属中医“骨蚀”范畴。《灵枢·刺节真邪》中曰:“虚邪之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内伤骨为骨蚀”。故本案是由虚而致气滞血瘀、痰湿内结,郁久生风化热,耗伤元阴,加重肾亏之象。首诊时,施氏以黄芪、当归气血双补,当归、赤芍、红花、鸡血藤活血养血,陈皮、佛手行气消导,米仁、陈皮、半夏、佛手、白芍、甘草健中化痰利湿,牛膝、骨碎补、肉苁蓉、白芍补益肝肾,蜈蚣、鸡血藤祛风剔毒通络,甘草、大枣调中和诸药。施氏认为:该案中便秘,非腑实而致,而是肾虚阴亏液枯所为,故用肉苁蓉养阴增液,润肠通便。诸药共作行气活血、祛风通络、健脾化湿、补益肝肾之功。待“标症”缓解,则以调本为主,用六味地黄汤合补中益气汤,补中益元,缓固功效,二年后,病儿逐渐康复而未遗留诸残之症。

关于补肝汤医案,舒肝理气汤简介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医案 理气 简介 舒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